中班语言关于蛋的教案模板7篇

时间:2024-12-02 14:59:07 分类:年工作计划

教案应当包含对教学目标的分解,使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方向,教案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以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互动性,28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语言关于蛋的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语言关于蛋的教案模板7篇

中班语言关于蛋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加深对汉字大、小的认识。

2.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采用部分替换的方式,尝试仿编诗歌。

3.体验大树与小鸟之间互相友爱、相互依存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套(即一幅幅画有单独图案的卡片。

2.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大、小字样。

3.幼儿用书:《大树和小鸟》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小字样

1.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神秘的客人,看看是谁呢?

2.出示大小字样让幼儿猜测。教师:原来是一位大客人和一位小客人呀。

3.教师:其实呀它们各自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一个叫大树,一个叫小鸟。它们给我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叫《大树和小鸟》。

二、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欣赏诗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教师:这首诗歌里,大树和小鸟都做了哪些事情呢?(幼儿讲到什么,就出示哪张图片。)

3.教师:为什么大树和小鸟快乐陶陶呢?

4.教师总结:大树和小鸟相互帮助,相互友爱。所以它们生活在一起很快乐。那我们再把这一件快乐的事情感受一下吧。

三、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师结合留白的方式,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学念诗歌。如教师边指图片边念:大树--幼儿接念:高高。教师再念:住着--幼儿接念:小鸟。等等。

四、分角色学念诗歌。

1.教师将幼儿进行分组,一半念大树,一半念小鸟。

2.男孩女孩分组,男孩念大树,女孩念小鸟。

3.教师将幼儿进行分组比赛。

五、仿编诗歌。

1.教师:高高的.大树上还会住着谁呢?(如幼儿说到松鼠,则将诗歌中所有的小鸟替换为松鼠进行仿编。)

活动延伸:

1.家园公园:回家后也可以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一说,跟他们一起表演。

2.游戏活动:游戏的时候,可以跟你们的好朋友说一说除了松鼠还可以换成什么?

中班语言关于蛋的教案篇2

一、游戏目标

1.发展幼儿的思维流畅性、发散性和逻辑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物。

二、游戏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多观察周围的人或事物。

2.具有故事情节的连环图。

3.一些水果的图片(苹果、哈密瓜等)。

4.麦克风。

三、游戏方法

1.请小朋友来当播音员,要响亮、清楚、完整地广播幼儿园里的'新闻,拿着麦克风报道,要说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什么人,做出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将故事的名称和水果的名称写在纸条上,让小朋友分成红组和蓝组,让每组其中一位小朋友出来抽签,抽到什么题目就当小播音员,拿着麦克风,看着图片向其他小朋友报道指定的新闻。老师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讲述故事情节。

3.新闻报道完毕,游戏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方法,让幼儿学做小小播报员,尽量让幼儿人人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过程中,大多数幼儿能很快的懂得老师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走上播音台,模仿老师播音,把自己本周所观察收集到的信息传达给老师和小伙伴们,活动效果是良好的,但也有个别幼儿不愿上台,通过老师的引导,还是有困难。一个是先天的原因,智商和语言表达都有问题,一个是地方语音影响较重,很难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再一个就是性格内向,言语少。

中班语言关于蛋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角色表情,理解各角色的心理活动。

2、 观察画面细节进行合理的预测和推理。

3、体验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独木桥、《过独木桥》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让幼儿体验过独木桥

1、 师:小朋友,在河的'对面准备要播放电影了,你们想去看吗?我们怎么样过河呢?

2、 分享过独木桥时的心情。

二、 学习读本

封面:

1、 会有多少动物来看电影?

2、 会有哪些动物来看电影呢?

第一页:

1、 小鸟拿着喇叭会对小动物们说什么?

2、 谁会第一个走过去,为什么?

第二页:

1、 小蛇现在在想什么?

2、 小鸟会对小蛇说什么?

3、 小蛇过桥后会坐到在哪个凳子上?

第三页:

1、 小鹿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

2、 你觉得小鹿会安全过桥吗?为什么?

3、 下一个过桥的会是谁?

第四页:

1、 青蛙是怎样过桥呢?他这样过桥会发生什么事?

2、 青蛙能安全过桥吗?

3、 下一个过桥的又会是谁?

第五页:

1、 青蛙去哪里了?

2、 大象过桥了吗?

3、 他过桥的时候是轻松的还是紧张的?

4、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 大象会坐在哪个位置上?

6、 接下来是谁过桥?

第六页:

1、 袋鼠妈妈过桥的时候害怕吗?袋鼠宝宝怕不怕?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 袋鼠妈妈过了桥应该坐在哪个地方?

3、 青蛙现在在哪里?他还能回来看电影吗?

第七页:

1、 犀牛为什么是这样的表情?他在想什么?

2、 袋鼠妈妈坐到哪里去了?她的小凳子刚才是在这个地方吗?她为什么要换位置?

3、 小青蛙还能回来吗?

第八页:

1、 青蛙为什么不坐着看电影?

2、 小鸟也来看电影,你帮他们找个位置吧。

三、 为读本起名字

四、 幼儿过独木桥离场

中班语言关于蛋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学习"躺、钻、睁、站、停"等词。

活动准备:

1、配乐散文诗《睡了》。

2、课件(夜晚背景图,小花猫、小白兔、小金鱼、小红鸟、小黄鹂的睡觉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师幼互动。

2、教师出示夜晚背景图,引出活动。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散文诗,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提问:听了这首散文诗你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

(2)再次欣赏散文诗,理解诗中的主要内容,学习动词"躺、钻、睁、站、停";

4、学习散文诗,巩固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和动词的掌握。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散文诗,知道了很多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又是怎样睡觉的呢?

小朋友们知道得真多,让我们回教室把这些小动物也编到散文诗里好吗?

中班语言关于蛋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能理解作品描绘的画面,感受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美。

2.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正确运用量词:湾、棵。

3.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大胆想象,尝试仿编诗句。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配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谈话导入

师:你们看到过月亮吗?

幼儿:月亮在天上;晚上才有月亮;有时候清早还能看到月亮等

师: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圆圆的、亮亮的;有时是弯弯的像香蕉。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非常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我们一起欣赏

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教师富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师:诗歌的题目是什么?你们听到诗歌里说了什么?

幼儿可以泛泛地说

2.幼儿看图片,再次欣赏教师配乐朗诵。

提出欣赏的要求:诗歌里有谁?他们在哪里看到了月亮?

(1)师:小鸟在哪里看到了月亮?它说了什么?

(2)师:青蛙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说了什么?

(3)师:宝宝在哪里看到了月亮?他又说了什么?

三、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1.幼儿在教师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语调的轻柔及量词的运用。

2.组织幼儿讨论。

(1)师:月亮真的挂在树梢了吗?为什么说树梢挂一个月亮?

幼儿:这是月亮的光照在树梢上。

师:小鸟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给小鸟照亮了路;月亮看着小鸟睡觉,月亮喜欢小鸟。

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都有道理,月亮光撒在了树梢上,远远望去好像在高高的树梢上挂着一个月亮。

理解词:挂

师:这里用了一个好听的词:挂,请小朋友做一个“ 挂”的动作,

老师示范用“挂”说一句话:墙上挂着一个包。

请幼儿也用“挂”说一句话。

幼儿:架子上挂着一块毛巾;晾衣架上挂着一件衣服等。

(2)师:为什么诗歌中说池塘里漂一个月亮?池塘里真的有月亮吗?幼儿:在池塘里看到的是月亮的影子。

师:月亮的影子浮在水面,看起来月亮好像漂在水面一样,什么东西还会漂在水面?幼儿:纸会漂在水面;塑料汽车会漂在水面等。

师:为什么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的'影子漂在池塘里,,青蛙以为月亮来和他玩

幼儿:月亮的影子一会有,一会就看不见了,青蛙以为月亮和他玩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他好。

教师小结:在明亮的夜晚,水面上就会出现月亮的倒影,所以看上去好像池塘里漂着一个月亮,当微风吹来,水波荡漾,月亮的倒影若隐若现,好像在和青蛙捉迷藏,所以青蛙说月亮和我好。

(3)诗歌中还说脸盆里盛一个月亮,你们是怎么认为的?

幼儿:脸盆里看到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

师:为什么用一个词:“盛”来说?

幼儿:盆里盛有水,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所以要这样说

幼儿:好像盆里放了一个月亮。

师:宝宝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幼儿:月亮来到宝宝的盆里,宝宝觉得月亮喜欢她

师:假如在你的盆里看到了月亮的倒影,你是什么感觉?

幼儿:我觉得很惊讶;我觉得很高兴。

师:宝宝的水盆里有一个月亮的倒影,就像盆里盛着一个月亮一样,宝宝在玩水,月亮的倒影就像和宝宝玩起了捉迷藏,宝宝开心极了。所以宝宝说月亮和他好。

3.师:我们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最喜欢那句诗,请幼儿读出来。

4.师:这首诗写的是在静静的晚上,月亮悄悄地来和小鸟、小青蛙、宝宝玩,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要用轻柔的语气,心情愉快的读。请全体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加些动作来表现

四:创造性仿编

1.你们还在那里看到过月亮?(启发幼儿说出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月亮)

2.教师出示小河、小鱼的图片,鼓励幼儿运用图片仿编诗歌。

3.还有哪些小动物在什么地方也看到了月亮?请幼儿把想到的画在纸上,然后尝试按诗歌的句式说出来。

活动反思:

从整个活动看,层次清楚,层层递进,每一环节过渡自然,整个活动比较顺畅。教师的提问具有层次性,能将回忆性提问、体验性提问和创造性提问融合起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达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整个活动氛围宽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也比较到位,对诗歌的情感特征、重点句、词的分析比较准确,教师在活动中情感的投入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也很投入,尤其是幼儿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幼儿能做到深情并茂,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内容多,用时长,所以,将这个活动内容分成两个课时,把目标3:尝试仿编诗句。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一点:教师的提问感到有一点多,如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会缩短课堂时间,避免幼儿疲劳。在教具的使用上,如果能运用动画让幼儿目睹月亮的倒影在水中忽明忽暗的情境,幼儿对诗歌的理解会更深刻。

中班语言关于蛋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依据画面线索,大胆猜测故事内容,讲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季节,享受阅读乐趣。

2、以多种阅读方式,了解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交替以及小牛的成长变化。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大胆猜测故事内容,讲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季节。活动难点:了解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交替。

活动准备

ppt、操作图、绘本

活动过程

1、情景带入、观察封面导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到小牛家做客。不过,在去之前,我们得完成一些通关任务,有信心吗?

(2)观察封面,知道绘本故事的名字及作者

师:观察这本书的封面,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3)观察25页的画面,大胆猜想故事内容,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师:请每人拿一本书像我这样——翻到有小牛书签的25页,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小狗,脚印,雪——延伸:雪是什么季节?(冬天)

2、多种阅读方式,大胆猜测故事内容,了解春夏秋冬的变化

(1)自主阅读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第一关:

①听到音乐响起,一页一页认真仔细地看,你看到了什么风景,让你想到了什么季节?一直看到有小牛书签的那一页。

②当音乐停止,停止看书。

(2)小组讨论

师:再给你们一首音乐的时间,和旁边的小伙伴讨论一下,你看到了什么风景?想到了什么季节?

(3)集体阅读

师:刚才你们看了小书,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屏幕。小牛有什么变化?猜想一下小牛背上的.黑色是什么?

小草冒出了嫩芽,花儿开了,你们想到了什么季节?

教师小结:看到小草冒出嫩芽,花儿开了,这就是春天。

(4)小组合作第二关: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配任务,进行操作。

(5)小组展示师:第三关: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讲述看到的风景变化。

3、集体讲述,了解完整故事内容

师:小眼睛看过来,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①风儿吹过;暴风雨来了。你们想到了什么季节?(夏天)

②到了秋天,你又看到什么风景?

③下雪了,雪越来越大,雪花铺满地面,这时候什么季节?(冬天)

④你们喜欢什么季节呢?

教师小结:我们一起看到了春天小草冒出了嫩芽,花儿开了;夏天风吹过,暴风雨来了;秋天很安静,小朋友穿上短袖;冬天下雪了到处白茫茫。从这些美丽的风景中我们知道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

4、结束

师:一年过去了,观察一下小牛有什么变化?

小牛的角长出了一点点。我们的小牛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它在慢慢地长大,你们呢?对啦,你们经过一年春夏秋冬的变化也在慢慢长大。小牛真开心,你们一起合作完成了通关挑战,现在我们一起去小牛家做客吧。

活动总结

1、幼儿平常的积极大胆讲述能力、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的培养很重要;由于我班幼儿有一直练习自主阅读、大胆讲述能力,所以活动目标1根据线索大胆猜测讲述故事情节已经达到,但是在小组合作以及集体讲述上仍需要多培养,本次活动中就有两组的幼儿出现争抢操作卡的现象,在“合作”的意识上有所欠缺。

2、教师的引导语非常重要,简单不琐碎,问中要心是关键,尽量避免多余重复性的问题。在本次的活动中,设计引导语时想到了要简练且用不同的形式提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琐碎的现象。

中班语言关于蛋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通过观察、讨论体会画面中人物的特征、喜好以及与动物的对应关系。

2、学说句式“我是……其实呢……”并尝试仿编。

3、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体验阅读的快乐。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通过观察、讨论体会画面中人物的特征、喜好以及与动物的对应关系。

难点:学说句式“我是……其实呢……”并尝试仿编。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活动过程:

一、介绍图书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这是封面,上面有书的名字,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

2.咦,这个小男孩怎么会说自己的家是动物园呢?(扩散思维)

3.(出示ppt家)这就是祥太的家,你们看到了什么?

他们家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动物,难道他们家真的是个动物园吗?我们一起往下看。

二、阅读绘本(ppt),并尝试创编。

1.观察祥太

(1)师:我叫祥太,是个小男孩,其实呢……我是只小猴子。

(2)祥太为什么说他是一只小猴子呢?

(3)教师小结:因为他爬树很拿手,喜欢吃香蕉,这些特征跟猴子的特征很像,所以他说自己是一只小猴子。

2.观察爸爸

(1)师:这是我爸爸,其实呢……他是只大狮子

(2)祥太为什么说爸爸是狮子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看到的)

(3)小结:原来他是说自己的爸爸的.样子和喜欢吃的食物和狮子很像,他就把自己的爸爸比喻成狮子了。

3.观察妈 妈

(1)你们看,这是谁?(浣熊)浣熊在干什么呀?你们猜猜,这只勤劳的浣熊会是祥太家里的谁呢?

(2)你怎么想到是妈 妈呢?

(3)你们知道浣熊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吗?

(4)小结:妈 妈和浣熊的相似之处。

4.观察爷爷、奶奶、妹妹

(1)这是祥太的爷爷、奶奶、妹妹,你觉得他们是什么动物呢?

(2)幼儿依次观察并大胆猜测(尝试使用这是……其实呢……的句式)

5.观察曾祖母

(1)师:最后,介绍我的曾祖母,阿花老太太。

(2)你觉得祥太的曾祖母是什么动物呢?为什么?

6、 完整欣赏绘本。

原来祥太的家不是真的是个动物园,而是他的家人都有跟动物有相似的地方,所以他才说我家是动物园。

7、幼儿尝试用“我是……其实呢……”的句式描述自己的特征或喜好与动物之间的相同之处。

(1)现在请你们来想一想说一说,如果你也是一只动物,你觉得自己像什么动物呢?你会像祥太那样介绍自己吗?

(2)幼儿互相交流后请个别孩子发??

(3)参加动物狂欢舞会

三、动物狂欢舞会

《中班语言关于蛋的教案模板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