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感恩教案7篇
制定有启发性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编写精心设计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幼儿感恩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幼儿感恩教案篇1
确定主题:
最近在看一个绘本故事《感恩的笑脸》。文中的妈妈教育孩子说:“即使是在你肚子饿的时候也能找出十个感恩的理由。”反思我们身边的孩子,他们会“感恩”吗?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顶撞家长、怨恨家长的现象屡见不鲜。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心态;有助于幼儿形成高尚的.情操;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因此我确立班会主题为《感恩的心》。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设计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活动使每个孩子都能心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阳光雨露,感谢身边所有的人和事。我想孩子们未来的生活会更美好、更幸福!
分析学情
幼儿刚刚进入大班,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限,他们处在长辈的呵护状态之中,导致他们形成了惟我独尊的心理状态,总想自己主宰他人,却很少去读懂父母的爱,更不知道该如何去爱别人。(当然有部分幼儿在感恩父母这方面也是做得很好的。)所以现在的孩子普遍有“自私、冷漠、孤僻”的一面,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学会感恩对孩子至关重要,只有先懂得感恩,才会懂得关爱和回报。要让幼儿学会感恩,首先要心怀一颗感恩的心。
活动目标:
本节班会活动,我以萌发幼儿具有感恩品质为目的,激发幼儿产生初步的知恩,感恩,报恩的心理,培养具有较强爱的感受和爱的表达能力的幼儿,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目标预设为以下几点:
1.知道我们应该对别人的帮助和付出表示感谢。
2.能用多种方式表达谢意。
3.体会到感谢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选择:我觉得通过本节班会课的学习,重点应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感恩,知道对别人的帮助和付出要表示感谢。
2.难点突破:我们现在的孩子几乎都生活在一种家庭溺爱当中,他们很少会去体会什么是“爱”,因此就很难从心底去接受什么是“感恩”了,我认为这便是我们的教学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我认为首先还是得从“爱”谈起,因此,我通过幼儿感兴趣的的故事和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去打动幼儿、感动幼儿,从而达到难点的突破。
活动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次成功的班会,准备工作必不可少。结合本节班会活动所需,我作如下准备:
1.情感准备:(1) 活动前,加强感恩宣传,营造活动氛围。
(2) 做问卷调查:《大班幼儿感恩行为习惯养成调查表》。
(3) 谈话:谁帮助过我,并收集爱心小故事。
(4) 已听过故事《感恩的笑脸》。
2.物质准备:(1)教师制作课件
(2) 笑脸贴画若干张。
活动形式:
为使班会活动达到预期效果,我预以下几个方法进行活动:
1.故事引导法: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幼儿明白帮助别人和感谢别人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建构式教学法:利用一些图片、音乐给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通过体验、讨论,大胆地表达心中的感谢。
3.其他教学法,如游戏法等等
活动流程:
本节活动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故事欣赏、感恩同心圆、情感体验、感恩的笑脸。
第一环节:故事欣赏
1.教师播放ppt课件,生动地讲述故事《小熊旅行》。
2.按照故事情节提出三个问题:
①小熊旅行时都遇到了哪些事情需要帮助?
②当大家帮助小熊后,小熊是怎样说的?
③大家为什么都愿意帮助小熊呢?
因为幼儿刚刚进入大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限,因此以故事的导入方式更易于孩子接受和理解,欲先动其心,必先动其情,先要在情感上引起幼儿的共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下面的环节作好铺垫。
第二环节:感恩同心圆
以故事引入本节活动的主题,
教师提问:
①在你的生活中都有哪些人帮助过你?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幼儿说出不同的人对自己的帮助,如家人、老师、同伴、医生、警察、清洁工等等。
②在这些人当中,你觉得谁对自己的帮助最多?
教师点击课件出现同心圆,请幼儿对这些帮助过自己的人进行一个简单的排序。通过两段视频“感恩父母”和“感恩老师”,以促动心弦的音乐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告诉幼儿我们生命当中首先要感谢的是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其次是教授我们知识的老师。
父母对孩子不求回报的爱,让孩子们已经习以为常,因此本环节设计了一个排序小游戏,通过图片与音乐的结合,加上老师的讲述,让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再现,激起幼儿心中的那份感动。为下一个环节的情感体验奠定基础。
第三环节:情感体验
此时课件画面为同心圆。
教师指着画面进行三个问题的提问:
①有这么多人给了我们帮助,那么现在你特别想对谁说声“谢谢你”?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幼儿大声地说出心中的那句谢谢。
②感谢别人不是光靠嘴上说说,还要拿出实际行动。那你会怎么做去感谢帮助过你的人?
这个问题的提出,教师要充分挖掘幼儿内心的想法,鼓励他们说出多种表达谢意的方法,如做到不挑食,感谢幼儿园厨房里的叔叔阿姨;做到上课认真听讲,感谢老师;做一个听话的孩子,感谢爸爸妈妈等等。并请幼儿站到照片前,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③刚才大家在感谢别人的时候,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教师小结:原来不仅被别人帮助是件开心的事,感谢别人同样也是一件非常开心快乐的事情呀!你也这样认为吗?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这个部分的情感体验,主要让幼儿自己主动说出谢谢,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感谢,三个问题的提出让幼儿逐步感受到感谢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达到既定的预设目标。
第四环节:感恩的笑脸
师:(课前对幼儿已讲过故事《感恩的笑脸》,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问。)
还记得老师给你们讲的故事《感恩的笑脸》吗?
妈妈告诉詹尼就算是肚子饿的时候,也能找到十个感恩的理由。今天老师也准备了很多笑脸,请你仔细地想想,从早上到现在有什么让你感恩的理由呢?想到一个就在自己的手指上贴一个笑脸。
因为幼儿很少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想法多做反思,一般是过去就忘了,所以只有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上一环节,幼儿已经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过感恩,但感恩的事件是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在这个环节就提供给幼儿一个思考的空间,请每个幼儿都去回忆今天发生了哪些值得感恩的事情。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幼儿,能做到有一个感恩理由贴一张感恩的笑脸,及时让幼儿进行反思,告诉幼儿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感恩。
教师看看幼儿贴满笑脸的小手,用夸张的口气说:哇,就一天的时间,就有这么多值得去的感恩的理由呀。感谢别人,我们也能收获快乐。
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班主任作总结:感恩是一种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地帮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把你抚养长大;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教你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学会感恩,我们将会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如果你还没有对帮助过你的人说过“谢谢”,那就从现在开始。
活动反思
本节班会课我们要教育的对象是幼儿,我认为教育的最好方法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去体会,去感悟,而不在于老师有多少乏力的干预和空洞的教化。因此我觉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而教师只作为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以达到良好的成效。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感恩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做到系列化,一节短短的班会课也许只能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一丝感悟,所以这还需要长期的巩固和引导,做到家园共育。
大班幼儿感恩教案篇2
活动目的:
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难忘、愉快、有意义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幼儿园为每个班级精心设计了“品尝美食,享受快乐童年”为主题的“六一”美食节活动,为给孩子的节日抹上更美的色彩,增添更甜的滋味,让孩子了解饮食特色,了解美食文化,掌握文明就餐礼仪,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活动宗旨:
参与、操作、品尝、分享
活动时间:
20xx年5月31日上午
活动准备:
1.利用班级qq群或班级论坛,活动前向家长传递本次活动的教育理念,具体的操作过程,告知他们所要协助的内容。
2.指导家长如何配合教学需要帮助孩子积累已有生活经验,与孩子进行“包饭团”方法的讨论,并做好文字记录。
3.告知家长给孩子带一个包饭团的保鲜膜来园。
4保鲜膜、桌布、餐具、.调味用品、榨菜、肉松、番茄酱、海鲜酱、萝卜干、相机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亲自操作制作“包饭团”的快乐与成功,激发孩子日常参与力所能及的生活劳动的兴趣。
2.在人人参与中,感受包饭团的快乐体验。
活动流程:
(一)了解本次美食的东西。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制作台湾饭团。台湾饭团你们平常吃过吗?
教师介绍关于台湾饭团的相关知识。
(二)台湾风味素饭团的做法,制作材料:糯米、炸酥油条,榨菜,花生米,素肉松、萝卜干、海鲜酱、番茄酱。
1.油条分开成一小段,并将其中一小段切成碎末(做饭团里的油条要非常酥脆的那种老油条)榨菜、萝卜干切成碎,但不要太碎了,太碎咬起来就没有颗粒感。花生米打成粉。
2.糯米事先用水浸泡5小时,取出隔水蒸30~40分钟至熟。
3.锅内冷油,榨菜、萝卜干碎下去略炒香一下。
4.最后将油条碎,榨菜、萝卜弄碎,花生米弄粉,肉松分别装在小碗里准备就绪。
5.取一张保鲜膜,底下垫一张布(这张布的功能,一,可以隔热。二,可以帮助整形)
6.将蒸好的糯米铺在保鲜膜上压成一块长方块形,(动作要快,蒸好的糯米没有做饭团时不要让其见空气,以免水式气蒸发了。)
7.放上一段油条。
8.再放上花生粉,肉松,榨菜、萝卜碎,油条碎即可。(糯米里没放盐,可以加一点调料品,量要适量少一些)
9.然后把底部的布卷起来。并一边用手压紧整形。
10.整好后的饭团,整个就用保鲜膜包紧就可以了(吃的时侯外面再套一个食品袋就更安全了,不然没包紧的话就会有肉松碎掉下来)想给装饰漂亮一点,可以给饭团涂了点甜辣酱。所以看到一抹红色。
(三)幼儿尝试制作。
(四)幼儿品尝美食物。
幼儿各自选择来吃,吃后谈谈自己的感觉。
教学反思:
幼儿园六一儿童节活动总结六一之前我们是忙碌的,六一过后我们是幸福的。是辛苦带来的幸福,是成功带来的幸福。我们在幸福中反思,总结。应该说,树人的六一曾经领军隆尧幼教界。
大班幼儿感恩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发展的情感脉络,理解并表现词"气喘吁吁"等。
2.初步懂得向曾经帮助、关心过自己的人表达感恩之情。
活动准备:
与故事内容匹配的动画课件、小动物图片"感恩备忘录"记录纸、视频仪等。
活动过程:
一、以"小猪"形象,导出课题内容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看看是关于谁的呀?
二、欣赏故事前半部分,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一段,表现"气喘吁吁"等词语的表情与神态。
2.就故事内容进行提问。
"你认为是谁帮助了小猪?"发表各自的意见。
三、继续感受故事后半部分,学会感恩。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二段。设问:你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
四、联系实际回忆别人对自己的关爱,表达感恩之情师:生活中有没有别人关心爱护你的事呢?和你的小伙伴分享一下,你想感谢谁?为什么?怎样感谢?
五、制作感恩卡,感受互爱的情感
1.介绍"感恩备忘录",师幼共同探讨记录方法。
2.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方法作记录。
3.鼓励幼儿大胆地介绍自己的"感恩备忘录"。
六、在"感恩的心"的音乐中,结束部分
1.鼓励幼儿多学本领,将来汇报父母
2.播放音乐《感恩的心》,把感恩卡送亲人。
活动延伸:
日常渗透:继续学习用多种方式对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大班幼儿感恩教案篇4
一、活动主题:
感恩你我,真情成长
二、活动名称:
小班:我爱我家——爱自己,爱家人;
中班:爱在身边——爱自己,爱家人,爱同伴;
大班:感恩的心——爱自己,爱家人,爱同伴,爱生活。
三、活动目的: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但近年来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溺爱导致孩子觉得别人的关怀是理所当然,不懂得感谢,只知道索取。
因此希望通过感恩节活动,将感恩的种子播撒在幼儿的心田,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感恩父母,感恩一切关心和帮助自己的人,用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未来的美好人生。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23日
五、活动地点:
幼儿园
六、具体安排:
教师篇:
1、在11月份的第一个国旗下讲话中,进行《学会感恩》的演讲,同时也是对全校师生进行活动的宣传发动,正式拉开感恩节活动的序幕。
2、教唱《让爱住我家》。
3、教学《感恩节的由来》。
4、开设感恩节主题网站。班级网站各个班级负责,主网页由各信息员负责。
幼儿篇:
1、小、中、大班学唱《让爱住我家》(年级组长负责)
2、画一幅画,感恩父母。(年级组长负责)
3、“小手护大手”活动,幼儿给爸爸妈妈擦护手霜。(各班级老师负责)
4、去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送上诚挚的祝福。(大班年级组)
家长篇:
1、学唱《让爱住我家》。
2、“爱的传递”活动:家长填写爱心卡,鼓励宝宝把爱心卡送给老师、父母。或者张贴在幼儿园的爱心墙、海报上。
大班幼儿感恩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让幼儿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他们爱的无私和伟大。
2、在感受被爱的基础上,学会理解、关心、孝敬父母,激发幼儿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情感。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并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感恩。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父母之爱
活动难点:懂得如何孝敬父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向父母了解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付出的辛苦。与家长共同收集有关公益活动的资料(如四川地震社会各界捐款、救人等资料)。
2、物资准备:动画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关于家长照顾孩子的课件,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歌曲《感恩的心》。四川地震有关画面(捐款、救人场面等)。投影仪。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活动过程:
一、动画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导入。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动画歌曲,请你们认真看,仔细听,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播放动画歌曲)
提问:
动画中都有谁?歌曲里唱了什么?
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乌鸦是乌鸦妈妈辛辛苦苦抚养大的,现在妈妈老了,小乌鸦在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那我们的爸爸妈妈是怎样把我们抚养大的呢?
二、看课件。了解爸爸妈妈是如何把自己抚养长大的。
画面一:家人给宝宝喂饭。
画面二:家人给宝宝洗澡。
画面三:家人给宝宝穿衣服。
画面四:爸爸带宝宝去动物园玩。
画面五:妈妈教宝宝学走路。
画面六:一家人去郊游。
画面七:妈妈带孩子学习滑旱冰。
提问:
1、朋友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爸爸、妈妈为宝宝做了哪些事?你们的爸爸妈妈为你们做过哪些事情呢?
2、他们为你们付出这么多的辛苦,小朋友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其实爸爸妈妈为了小朋友的健康也付出了很
多心血,特别是你们生病的时候,他们是怎样照顾你们的呢?
三、了解自己生病时爸爸、妈妈的做法和心情。
1、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2、请一名家长讲述。(现场请家长讲述)
今天,老师特意请来了一名小朋友的妈妈来到这里,现在我们掌声欢迎这位妈妈到前面来就坐。
(家长讲述见附件)。
教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感谢这位妈妈给我们带来这么感人的故事!
提问:
1、这位小朋友生病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心里感到怎么样?
2、当针扎到孩子的脸上的时候,孩子大声哭了,爸爸和妈妈怎么样了?
3、为什么爸爸、妈妈也跟着掉眼泪呢?
4、听了这个故事以后,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教师:既然我们都知道了爸爸、妈妈是这么的爱我们,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幼儿自由讲述)
四:懂得应该如何尊重他人、孝敬长辈。
1、幼儿之间互相捶背。
幼儿站成一横排,全体向右转,后面的小朋友给前面的小朋友捶背,再反方向转过来,后面的小朋友给前面的小朋友捶背。
提问:
a、刚才别人帮助你捶背的时候你心里感到怎么样?
b、你帮助别人捶背的时候你心里感到怎么样?
教师:既然互相帮助是那么的快乐,以后我们就应该多关心、尊重、和帮助他人,这样做别人快乐我们也会快乐。
2、教育幼儿孝敬长辈。
观看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
提问:画面上的小朋友和他的妈妈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希望小朋友们都能成为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教师:其实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很多人都非常关心和爱护我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五、感受来自社会的爱与被爱,激发幼儿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教师启发幼儿:
(1)、我们生活的环境干净整洁,是谁的功劳呢?
(2)、我们每天都能吃到营养美味的食品,是谁的功劳呢?
(3)、前几天我国四川省发生了特大自然灾害,你们知道是什么事情吗?幼儿讲述。
(4)、看课件(灾区救援等画面)
提问:
1、灾情发生后,灾区变成了什么样?你的心情怎样?在这件事情上有什么让你感动的'地方?你想为灾区的人们做哪些事情?
2、你在电视上或是幼儿园里了解到人们都为灾区做了什么?
3、灾区的人们会对帮助他们的人说什么呢?你想对灾区的人们说什么?
4、请小朋友对所有关心过我们的人说一句话。
教师小结: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爸爸、妈妈把我们养育大;感谢亲人对我们的关心;感谢所有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们;感谢祖国给了我们这么好的生活环境!
六、幼儿表演手语《感恩的心》。
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请小朋友创编表演。教师播放音乐《感恩的心》,教师与幼儿共同随音乐表演。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的安排,我认为遵循了新《纲要》中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注重了教育内容的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感发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幼儿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态度。作为一堂综合活动研讨课,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幼儿情感方面的东西。
大班幼儿感恩教案篇6
一、教学名称:
学会感恩
二、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培养幼儿产生感恩的心理,知道感恩是一种美德。
2、让幼儿在感知体验中获得表达爱心的愿望。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让幼儿深切地感知情意,从而产生感恩的心理。
教学难点:
让幼儿将自己的爱心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爱心展板一块、小礼物若干、音乐《感恩的心》
四、教学过程:
(一)感知教学:
1、多媒体展现,让幼儿感受幼儿园的美。
2、说出美丽而干净的幼儿园是谁每天来帮我们打扫的?
3、原来是您————门卫叔叔。
4、播放门卫叔叔工作情景,了解门卫叔叔的辛勤工作。
(二)体验教学:
1、现在你想对门卫叔叔说些什么?让幼儿大胆用语言说出自己的心声。
2、用行动表达爱意,自选小礼物把它放到爱心板上,并对叔叔说一句感谢的话。
3、播放《感恩的心》音乐,用肢体表达爱心。
(三)教学延伸:
幼儿园里除了要感谢门卫叔叔,还要感谢谁?为什么?
教学反思:
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让幼儿能够感知情意,懂得情感,并乐于表达情感。我设计此教学的目的想通过幼儿亲身体验、自主表达、主动参与的过程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与爱,在表达爱心的过程中让感恩内化为一种行动。教学中幼儿通过观看录像,了解门卫叔叔工作的辛苦,从而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感,让他们从小懂得对周围的每个人都要有感恩之心,知道知恩、感恩、报恩是一种美德,教学中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让温馨的话语贯穿整个教学。
大班幼儿感恩教案篇7
设计意图: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作为即将毕业的大班孩子,想通过此次社会活动:《感恩的心》,借助《口渴的蚂蚁》这样一个故事情节,体验小蚂蚁期盼、惊喜、感恩的心情。然后在表达交流中,将教学的重心回归到幼儿的生活,并以制作感恩卡的形式,引导幼儿体会别人对自己的爱,同时,也要教育幼儿学会把自己的爱积极的反馈给别人。希望通过《感恩的心》这样一个活动载体,让纸趣艺术之花在孩子心中开放的更加绚丽多彩。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和谈话,体会她人对你的帮助,并运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别人对你的爱。
2、初步培养感激之情、感恩之心。
3、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制作感恩卡等活动表达老师给予他们的爱。
难点:让幼儿学会感恩,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及人有感恩的心。
活动准备:
1、音乐:感恩的心。2、彩色卡纸、黑笔、固体膏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口渴的蚂蚁》
讨论:听完故事后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小蚂蚁口渴了,谁帮助了它?小女孩遇到了什么困难?小蚂蚁又是怎么帮助她的?
二、迁移经验,说说自己生活中被关心、被帮助的情景。
1、幼儿回忆自己生活中被关心、被帮助的情景。
2、进一步感受成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1)家中:妈妈洗衣服、爸爸拖地、爷爷喂饭。
(2)幼儿园:老师教本领、阿姨做饭
(3)社会:清洁工扫地、警察指挥交通·······
三、探讨交流感恩的方法,制作感恩卡,送给辛勤培育你的老师。(播放感恩的心音乐)
1、设计感恩卡。
2 、制作感恩卡
3 、赠送感恩卡。
反思:首先作为一堂社会领域的纸趣研讨课,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幼儿情感方面的东西。活动第一个环节,故事的讲述要合理,顺畅,图片的出示容易打乱孩子们的倾听,导致故事缺乏了完整性,不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也就难于让幼儿产生情感的共鸣.而要让幼儿去理解:蚂蚁为什么会帮助小姑娘.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幼儿说说自己生活中被关心被照顾的感觉,要运用多种方式,例图片的方式去引导幼儿去感受,可能会更恰当些。借此唤醒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还要让孩子们充分去联系生活实际,例你在幼儿园过的幸福吗?为什么过的这样幸福快乐.在制作感恩卡时,要有目的的进行设计,这是让幼儿通过制作感恩卡这样一个媒介,来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一种方式.同时可以引导幼儿说说画画。教师的示范一定要有主题和明确的目标.制作表达很重要,但情感的表达是关键.最后环节,让孩子将感恩卡不仅仅局限于是送给在座的老师,而应该是你最想感恩的人,然后将活动推向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