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读后感5篇

时间:2024-03-08 15:59:10 分类:心得体会

认真写好读后感是可以让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的,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作品中的细节和象征,以下是28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快乐教育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快乐教育读后感5篇

快乐教育读后感篇1

我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拜读过《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后,我由衷地想说:读书,是人生的一个乐趣,读一本好书,更是乐趣中的幸福。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就是一本能让人产生幸福的好书。

书中斯宾塞先生用朴实的语言具体地向人们展示了一位伟大的英国思想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一位仁慈而又睿智的父亲,仔细地描述了斯宾塞先生将自认为"不是一个神童"的小斯宾塞,培养成为“取得的成就比神童都大”的教育过程。的确,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父母的书,主要讲的是家庭教育问题,但就因为如此,让我这位既为家长又同为教师的人受益匪浅。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奏,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

书中谈到,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有一句话讲得很好--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你希望孩子怎样,你自己就应该怎样。反思我自己,总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却往往忘了让自己不断地接受教育,让自己不断成长。

同时书中还谈到应该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一个快乐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孩子缺点。我们也常常抱怨:“我真的受不了,他学什么都这么不专心、都这么慢”。是的,有时我们花了许多时间在成绩不好的孩子身上,但孩子仍然没有改变,为什么呢?在这里,我想说:“爱,我们人人都有,但爱和有目的的教育,则需要一些耐心、技巧。”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多一些友好和鼓励,因为孩子的处境与成人的处境是一样的。

通观全书,我并没有看到太多的大道理。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感觉更像是在看斯宾塞的教育日记。这也是我喜欢本书的主要原因。书里面记录的很多小故事、小案例反映的都是我们工作中、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有关教育孩子、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教育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走向“快乐学习”的境界。基于此,我们更应该很好地拜读这本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读完此书让我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立足学生,品味书中经典思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孩子服务。

快乐教育读后感篇2

暑假期间,读了享誉全球的教育经典名著《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让我心中多了一份震撼和激情,对教育有了新的憧憬和思考。

这本书告诉我们父母首先要努力成为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因为快乐是教育的前提,要遵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在快乐、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才能让教育充满乐趣,并达到实效。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积极营造快乐的氛围,善于激励孩子,让孩子从中获取成就感与自信心。

当然,父母在激励孩子的时候,不要仅仅赞扬孩子所取得的结果,而是激励孩子做事过程中的表现与努力,比如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父母不应该对孩子说:“这次考试考得很好,真是个好孩子。”这样会让孩子误以为只有考试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明智的.父母应该夸赞孩子为此付出努力,比如“这次考试成绩这么好,是因为你每天及时的复习和预习,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孩子才会意识到自己取得好的成绩,是因为自己每天及时复习和预习,他就会更加努力的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快乐是自己的加速器,到孩子的身心愉悦的条件下,才会欢快地汲取新的知识,反之,当孩子表现出情绪低落、烦躁时,不要强迫孩子学习东西,因为这样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而且也会被别人误以为孩子根本没有这方面好的天赋。

如果养成正面思考的习惯,那么孩子的人生就是快乐的。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决定了他的生活态度。父母首先要努力做一个快乐和乐观的人,不要总用消极的角度来看问题,遇事要做到正面思考,凡事都能往好处想,并且对孩子做适当的引导,不妨常和孩子做做凡事往好处想的游戏,让孩子感受到正面思考的力量,比如母亲问孩子:“今天买文具时,发现口袋里的20元钱不见了,请往好处想。”“还好,丢的不是100元”孩子回答。父亲也笑着说:“捡到钱的人肯定很高兴。”这个游戏真的很有趣,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

所有的善行都不会被忽视,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所收获。斯宾塞的小黑板专门记录好的言行,这是因为高尚、美好的德行比丰富的学识更重要,更是因为好的行为需要强化,才能演变为好的习惯。

还有充满趣味的家庭教具,12张卡片——打开秘密箱子的钥匙,词汇风铃——充满魔力的语言学习道具,九宫格——有趣的数学学习道具,植物种子——令人惊喜的事物学习道具,画地图游戏——独特的旅行教具......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游戏,让我们了解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给予孩子真正的关怀。

这本书诠释了快乐教育的秘密,我要汲取斯宾塞快乐学习的精髓,努力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快乐教育读后感篇3

斯宾塞说:“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此时孩子的学习也是快乐的。”

而欧美教育学者在经过多年研究后得出结论:从学习的生理心理过程看,在学习新知识信息时,信息通过感觉进入大脑边缘系统,对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评价,进而进入大脑皮层加以深入判断。

判断为有意义的知识信息,就会使大脑产生一种活性物质,促使神经系统网络易于接通,信息被接受和储存。

孩子们如果感到有意义、认为重要,学得快乐,大脑被激活,能轻松愉快地学,效率高。

反之,若孩子们认为知识信息不重要、没有意义,就不愿学。

大脑就不释放活性物质,神经网络就不被激活,知识信息就进不了神经网络,储存不牢,记不住。

所以说,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它不仅是指学有所获及学会某事的成就感,而且还指学习过程本身是令人感到快乐的。

因此,我们应当努力让孩子们确立学习是快乐的信念。

只有孩子们都带着喜悦的期盼开始学习,才会在学习结束时感到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整个学习过程都会变得津津有味,充满乐趣。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打算这样做:

一、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给孩子辩解的机会看起来是很小的问题,但孩子一旦明白了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尊重别人说话的权力,他也会同样对待其他人,读后感《《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二、机会均等的权力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在班里宣布这样的规定:每位同学都是班级的主人,管理班级是每个同学的义务,在本学期每人最少负责管理班级一天,即值日班长。

按照排好顺序,每日轮流做值日班长。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使一部分孩子因为得不到老师的重视而感到失落,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多一些友好和鼓励学生绝不是我们可以随便发泄怨气的被动接受者,相反,如果在一种友好、亲昵和鼓励的气氛中学习,不但可以增加孩对子对老师的信任,而且学习效果会好得多。

爱是互相的.,学生在理解了老师的爱之后,也会以爱回报教师。

他们回报的方式就是尽量少让老师为他们操心,自己尽可能地按老师的要求管束自己的言行。

这样,学生原来被动地由教师管理教育而变为自我管理教育了,而且表现得相当主动积极。

四、对家长多报喜少报忧每每遇到孩子有什么进步或特殊表现时,我都会及时的与家长进行联系,将孩子的进步和成功告诉家长。

如此,孩子在父母面前的自豪感被树立起来,为了得到更多的表扬,他们会更多的重复同样的良好行为。

因此,要想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作为教师,更应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快乐的教育者。

当好孩子的老师,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实施快乐教育,创设快乐的环境,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

快乐教育读后感篇4

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应该说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父母的书,主要讲的是家庭教育问题,但我从教师的角度来审视,同样获益匪浅。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庭教育就是学校教育的前奏,学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延伸,父与子,师与生,谁人能轻易否定这两对关系的相似性?

赫伯特·斯宾塞,出生在英格兰中部德比城郊的一个不知名的小镇,祖父、父亲和两个叔叔都是教师,他本来有很姐妹,但不幸的是先后有六弟妹夭折,在斯宾塞看来,这是由于父母“缺乏最起码的造成的”。书中反复提及的小斯宾塞其实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而是他的远房兄弟丹尼·斯宾塞的遗孤,但赫伯特·斯宾塞为了这个可怜的孩子,竟担当起了父亲的角色,甚至为此终身未娶。可以这样说,他遭遇了家庭的不幸,但又拯救了不幸的家庭。也许是承受的不幸太多,所以特别看重快乐。作者以小斯宾塞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以快乐教育为主题,融理论于实践,寓思想于方法,以小见大,因事说理,读来颇有教益。涉及教育、心理、医学、生理的方方面面,确系一本难得的育人全书。

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首先要会寻找快乐,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的可能会遇到很多令我们不快乐的事,如有的同学上课趴桌子,有的同学练习册没写,有的同学考试又得了零分。每当这时我们应该学会克制与宽容。一个快乐的人,看待自己的学生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学生的缺点。其实,当我们以快乐的心态、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会发现身边有很多很多优秀的学生;每当批评完一个学生的时候,他都不忘记和你说声“谢谢老师,老师再见”,因为他并没有记恨在心,他知道你是为他好;每当放学回家的时候,学生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和你再见;每当过节时候,总是有无数的祝福包围着你。想到这些的时候,心里就有许多暖意。这就是快乐,这就是生活中最难得的收获。和学生们在一起,感受到的是他们的快乐和纯真。那种快乐的感觉常常包围我整个的心灵,而这种快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只有在快乐中工作,工作才不会成为一种负担;有热爱工作本身,我们才会被这种快乐所滋养,所润泽。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一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惟一的方法是先把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

快乐教育读后感篇5

最近拜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有所启发和感悟,书中有很多值的我们教师学习的地方。书中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斯宾塞先生将自认为"不是一个神童"的孩子,培养成为“取得的成就比神童都大”的教育过程。

他认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下面是他做过的一个实验:我带两群孩子到德文特河边,告诉其中的一群孩子:我一发出口令你们就跑到教堂那里去,那里正在举行婚礼,先跑到的有可能会得到小糖果。另一群孩子我只是告诉他们:你们要尽快跑到教堂那里,越快越好,谁落后我就会惩罚谁。随着我的一声口令,两群孩子都飞快地跑起来,要知道从河边到教堂不是一段很短的路程。结果呢,知道教堂在举行婚礼的孩子,先跑到的很多,而且到了以后,大多还很兴奋。而另一群孩子,有的掉队了,有的干脆跑了一半就停下来了。停下来的孩子多了,大家也就不怕惩罚了。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一群孩子在开始跑的时候,就把“跑到教堂”这件事情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因此跑起来就轻松得多,而另一群孩子则把“跑到教堂”这件事情当做了一个命令,只是被动地去执行,尽管有惩罚的威胁,但仍然作用不大。

当然孩子的快乐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是没有社会目的的,教育则是要引说,应该先让孩子们快乐起来,然后再给出可行的目标。

再比如:他对一位远道而来的教育学者说:“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够不教。”他认为:“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我认为是培养他的自助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他在培养小斯宾塞刚开始的时候,为了培养他的自助学习的能力所做的准备工作,实际上比直接告诉他答案还要费心思得多,每一次都要经过苦心的设计。不过,逐渐形成自助学习能力的小斯宾塞,又是对他的这些劳动的奖赏。因此绝不是象别人所说的“是一件偷懒的事”。这让我想起了国外的课堂,那些老外教师的课堂上往往都是问题串。课堂上师生迸发出的思想的火花随处可见。对于这些我是羡慕不已。我想,也许我们缺少的不是知识和能力,而是观念还没有彻底的转变。

这本书既关注了儿童的智力因素,又关注了儿童的品德、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而这些都是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着的。中国历来都崇尚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法,并长期认为学习是严肃得近乎苦“差事”的事。之前,我一直在想:学习可不可以“快乐”?看完《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后,我才真正领悟到:真正的有成效的“快乐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

作为一名快乐的教育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这时很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或刚刚哭闹之后开始教育或强迫他学什么。这样你常常会根据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误认为自己的孩子天赋太差。

(3)在家庭教育中,努力去营造快乐、鼓励的气氛,让孩子有现实感和成就感。

(4)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一个快乐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孩子的缺点。

《快乐教育读后感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