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手工教案参考5篇
在教案中,我们可以加入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通过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展示课程的逻辑结构,下面是28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球手工教案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球手工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废旧材料进行创作,制作不同造型的海洋动物,挖掘幼儿的创造力,激发创作兴趣。
2.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及变废为宝的良好习惯。
3.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并讲述自己的构思,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准备
海洋动物的图片、书、工具(剪刀、胶、彩笔、彩纸等),收集各种废品,如:贝壳、纸杯、纸盘、瓶子、吸管、牙膏盒、绳子、奶盒等等。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讨论:(1)我们收集了这么多的废旧物品,大家想想,我们可以做成什么?让幼儿回答。
(2)教师示范用盘子,纸杯做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联想创作
1.让幼儿欣赏海洋动物的图片,并讨论这些材料怎样利用,怎样制做各种海洋动物呢?发散幼儿的思维。
2.教师提供工具(剪刀、胶、彩笔、彩纸),幼儿制作。提出要求:颜色要注意深浅,可以画也可以用彩纸贴,老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小朋友,并请大家欣赏,开阔幼儿思路,促进师生互动。
(三)引导讲评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是用的材料及名称。
2.老师表扬有创意的小朋友,在幼儿之间进行自评、互评。
3.作品展览,请幼儿把作品放在蓝色展板上并一起制作水草等背景,一起装饰海底世界。
4. 小结,让幼儿分享成功的快乐。
这次活动也和本班的主题活动《海底世界》有关,为了让孩子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请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海洋动物的秘密,一起阅读有关方面的书和图片,积累前期经验,孩子不仅认识了各种海洋动物还通过和爸爸妈妈读书查资料知道了一些小知识,例如鱼有耳朵吗?鲨鱼为什么怕橙色?等等。通过制作前的知识准备活动,为整个活动打下了基础。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看探索秘密的书,孩子们可以在书中找出为什么,例如十万个为什么?等等
球手工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了解螃蟹的基本形状,尝试运用剪、卷曲、折等方法制作纸杯螃蟹。
2.探索学习将纸杯分割成多等份的方法。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创作的快乐和与同伴分享的喜悦。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纸杯、剪刀、油性笔、投影仪、螃蟹图片、纸杯螃蟹范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随着音乐《螃蟹歌》跟着教师边唱边跳舞出场。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螃蟹图片,幼儿了解其基本形状。
(二)学习用纸杯制作螃蟹
1.观察纸杯螃蟹范例
2.自主探索将纸杯分割成多等份的方法。
3.幼儿讲述、示范。
4.教师总结成功的方法。
5.教师介绍制作步骤:
将纸杯壁剪成16等份,撑平展开;
剪掉四根细条,将剩下细条中间的两根卷曲成“眼睛”;
将两侧8根细条顶端修剪成尖的,并折成弯曲的“蟹腿”;
修剪紧靠眼睛的两根细条,将顶端剪开,呈锯齿形,成为螃蟹的'大钳子;
用不同的花纹装饰蟹背。
(三)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供范例,幼儿进行参考。
三、结束部分
1.将自己制作的螃蟹贴在教师准备的海洋主题板上,幼儿欣赏。
2.幼儿选一选自己最喜欢的螃蟹。
作品展示与评价
幼儿完成后,把作品陈列在玩具橱上,同伴之间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小朋友的作品,你最喜欢谁的?为什么喜欢?教师根据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活动延伸
1、将制作好的玩具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进行创编故事、角色表演。
2、在美工区多投放一些纸杯,供幼儿进行设计制作更多种类的玩具作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作为出发点,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一次性纸杯作为素材,进行手工制作活动。
活动开始的导入部分,教师出示的示范作品充分地调动起幼儿的创作兴趣,一个小小的纸杯竟能变化出这么多好玩的手工作品。通过教师的制作演示,孩子们了解了制作过程,但是,由于幼儿是初次尝试这种形式的制作,因此,部分幼儿在纸杯上绘画时总是画不好,教师及时的发现了问题,进行再次示范、讲解要领,帮助幼儿掌握绘画技巧,并鼓励幼儿按自己的设想,大胆、自主的完成作品,使每一名幼儿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幼儿在看、听、想、说的过程中提高了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幼儿的生态意识,养成了勤劳节俭的美德,了解到废物不废,一双勤劳的小手也可以变废为宝,为自己的创造感到骄傲。
球手工教案篇3
设计意图
折纸活动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当一张小小的纸片,通过几次翻折,就可以变化出千百种不同的形状或玩具,这种兴奋和满足是无法用言语能表述清楚的。因此,折纸游戏不仅深受大人的喜欢,而且也同样吸引孩子。本学期,根据我园总的教研形式——以美术活动为主,结合小班孩子喜欢小动物的特性,我设计并准备了这节以折纸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快乐的小狗。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初步学会折小狗的头,添画出小狗的眼睛、鼻子。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初步学会看懂简单的实物步骤图,锻炼幼儿的观察力。
3、享受折纸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小狗玩具两个,三角形的纸若干、折纸步骤图、水彩笔、大头针、已折好的小狗头数个、用折好的小狗头拼成的“小狗全家福”。用kt板做成的不完整的全家福一个 。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听一听,谁来了?”(教师学小狗叫)
“我们学小狗的叫声请它出来好吗?准备--汪汪”(教师与幼儿共同学小狗叫)
二、基本部分,学习折狗头
1、教师出示玩具小狗-汪汪以及一幅完整的全家福。
汪汪给你们带来了它们家的全家福,我们仔细看看,上面都有谁?它们的耳朵是什么样子?(重点耳朵耷着)与“汪汪”进行对比(引出是用纸折的贴上的)。
2、出示小狗“小白”及一幅不完整的全家福,告诉幼儿这张照片上没有“小白”的哥哥、姐姐,“小白”感到很孤单,不开心,请幼儿帮忙想办法,让它高兴起来(引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3、出示折纸步骤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一步,老师进行简单讲解(要提到“倒三角形”)。
4、每人发一个三角形纸,跟着老师一起看着步骤图,完成折纸。
5、折完狗头,再请孩子把狗的眼睛、鼻子画上。
6、用大头针把狗头贴到全家福上。
三、教师选部分作品讲评,指出好在哪里,哪儿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四、结束:表情歌
师:今天,我们帮助了小狗,开心吗?如果开心的话,大家一起跟着音乐唱起来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活动氛围轻松、和谐,幼儿参与性高,能在老师的提示下看图示步骤大胆尝试。教师讲解细致、到位,幼儿能较好的操作。在开始部分,教师能启发幼儿用语言对小狗头的外形进行总结,特别是狗的耳朵是耷拉着的,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观察能力。活动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贯穿了对幼儿情感的教育,结束部分幼儿不仅能体验到成功感,活动讲评时能让幼儿尝试评价,发展了幼儿的分辨能力。总之,本次活动比较成功,在多方面提高了幼儿能力。
球手工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每当我跟小朋友们做手指游戏一根手指头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的时候,他们对毛毛虫都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但兴趣点各不相同。在一次教学活动《雪花飘》中,孩子们又在谈论毛毛虫到哪里去了,毛毛虫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的兴趣点达到了共鸣。同时,教师应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尊重幼儿的自主活动。由此,我设计了此手工活动《毛毛虫》,来进一步延伸幼儿对毛毛虫的兴趣,并将蒙氏教育中的五指抓、三指抓渗透其中。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纸球和套皮筋的方法制作毛毛虫,并尝试为毛毛虫贴眼睛和嘴巴。
2、通过练习捏、揉、团、抓的技巧,增强幼儿双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制造成型的毛毛虫一个、 裁成小块的报纸若干、袜子人手各一、皮筋若干、托盘、小筐、塑料碗
活动重点:将报纸揉成球
活动难点:将蒙氏活动中五指抓、三指抓恰当的应用于活动中,给毛毛虫身上套皮筋。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发兴趣。
教师:今天,徐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谁呀?她长得什么样子呀?当幼儿说不出来时可引导幼儿:他的身体长的是什么样子的?长不长呀?
教师小结:毛毛虫长得长长的,他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
二、通过观察分析,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毛毛虫的制作材料。
1、教师:小朋友们猜猜看,毛毛虫是用什么做成的?(鼓励幼儿说一说做毛毛虫所用的材料)
2、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多做毛毛虫的材料。那,毛毛虫究竟是用什么做成的呢?现在咱们就来看一看。
(教师边打开毛毛虫边向幼儿展示所用材料并要求幼儿说出材料名称。)
教师小结:噢!原来袜子里面装上纸球,外面套上皮筋,便做成了毛毛虫。
三、教师示范。
1、教师:那你们知道徐老师是怎样用这些东西做毛毛虫的吗?现在咱们就来看一看一老师究竟是怎么做毛毛虫的,来看老师的手。(教师开始示范)
先选一只袜子放在手边——拿纸团成球塞入直到塞满——拿皮筋把口封住——然后用手摸到一个球套一个皮筋——最后贴上眼睛和鼻子。
2、现在,徐老师的毛毛虫做好了,谁来说一说,徐老师是怎么做毛毛虫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徐老师先选一只袜子放在手边,然后将纸球塞入袜子,套上皮筋,最后,贴上嘴巴和眼睛。把即时贴反面的纸解下后放到小筐里。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1、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做一条自己的毛毛虫?
2、教师:小朋友们在做毛毛虫时,有时间的可以贴上眼睛和嘴巴,没有时间的可以等下一次再贴。
3、教师:遇到困难的时候小朋友可以请老师帮忙,也可以看看你临边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重点观察以下内容:幼儿能否将纸揉成球。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将纸团塞入袜子中,并将皮筋套在袜子上。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将毛毛虫的眼睛、嘴巴贴上。)
五、讨论分享。
教师:小朋友们的小手真能干,一会儿就将毛毛虫做好了。现在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毛毛虫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告诉他,你的毛毛虫是什么颜色的,毛毛虫身上套的是什么颜色的皮筋,好吗?
六、活动延伸。
教师:现在,咱们拿着毛毛虫到另一间屋里去跟毛毛虫做游戏吧!
幼儿将毛毛虫的眼睛、嘴巴贴上。)
七、讨论分享。
教师:小朋友们的小手真能干,一会儿就将毛毛虫做好了。现在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毛毛虫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告诉他,你的毛毛虫是什么颜色的,毛毛虫身上套的是什么颜色的皮筋,好吗?
八、活动延伸。
教师:现在,咱们拿着毛毛虫到另一间屋里去跟毛毛虫做游戏吧!
球手工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观察、讨论、思考的过程中了解爱心收纳袋的制作方法。
2、根据所日常废旧材料,尝试用剪、贴和画的方法进行制作。
活动重点:
幼儿发挥想象,利用剪、贴和画的方法进行制作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大胆发挥想象,做出有创意的收纳袋
活动准备:
制作好的爱心收纳袋两个。
长方形硬纸板、挂历纸或绘画纸人手一张。
蜡笔、剪刀、装订机、卡纸、彩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制作好的爱心收纳袋,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1、(出示范例)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这是一个爱心收纳袋)瞧,这里可以放一些东西。
2、瞧,这里还有一些小朋友自己做好的爱心收纳袋,你们看看他们做的又是怎样的呢?(出示一些图片)
他们做的袋子真可爱。你们也想来做一个吗。
二、学习制作方法
1、小朋友,看看老师做的这个“收纳袋”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做的吧。
2、请幼儿观察,并说一说。
3、讲解制作方法:
①先想好你要把这个袋子做成什么样的。
②可以先在这张长方形的硬纸板上利用绘画或剪贴的方式进行装饰你想要的图案。
③然后用绘画纸或较硬的挂历纸剪出一个你想要的形状。比如可以是小动物的头,也可以是花朵等等。再利用绘画或剪贴等方式进行装饰。
④最后将剪下来并装饰好的形状粘或装订在长方形的硬纸板上,
⑤利用打孔机在长方形硬纸板的最上面打两个孔,用毛线穿一下就把收纳袋做好了。
三、提出制作要求
1、小朋友在做手工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先设想好你要做一个怎样的收纳袋,看看谁做的最有创意。
2、用剪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能剪到手了。
3、桌面上的材料要用什么就拿什么。还有用卡纸的时候要记住从边上开始剪起才不会浪费。
4、做好了要记得先把桌面上的垃圾收拾好。工具放回原位。
四、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环节
1、把幼儿做好的收纳袋张贴在展示墙上,请幼儿先互相欣赏。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个收纳袋?为什么?你觉得哪个收纳袋的色彩搭配最好?哪一个收纳袋装饰的比较好看?它是怎么装饰的?
2、教师与幼儿进行欣赏作品。
